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临川王与可拂云亭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桐冈冈前读书处,虞公为赋拂云诗。
凤来明月星河近,龙起曾阴雷雨垂。
终见汗青传琬琰,时闻杂佩和埙篪。
南归定作亭中客,苍雪风吹落酒卮。
临川正叔啸隐铭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北涧集》卷六、《永乐大典》卷八二六九
怀壮图,啸长舒。
自乐蘧庐中之天地,岂特以天地为蘧庐。
学道兮自娱,饮水兮饭蔬。
是谓立天下之正位兮,居天下之广居。
临川王君禊饮有赠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四十
永和三月禊堂前,看泛桃花年复年。
今日持杯翻记得,王家内史临川
临川王坦夫故从溪堂先生谢无逸学北行过广陵见余意甚勤其行也作诗送之1114年 宋 · 吕本中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王郎别我已晚,索我题诗敢辞懒。
读书万卷君所闻,只要躬行不相反。
圣人遗言凛可畏,小事未免书之简。
衣冠瞻视有法则,何独文章要编刬。
譬如逆风曳长舰,竭力正在千夫挽。
君行念此须饱参,即是溪堂句中眼(自注:无逸尝有送吴君诗云:问我句中眼。)
临川王君墓志铭元丰三年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四、《灌园集》卷二○
临川处士王君弃世,即小祥,其孤择、据、持、援、拟以状来言:「将葬先人,得吉地于郡南五十里大科山之阳,占以明年某月某甲子封。
维志有石,谒子文刻之」。
余与择等游盖久,故不辞而为之序次。
初违命底亡,大兵岁临江,生人困于赋调,则散徙以蕲脱祸。
于是时,闽平已久,抚、建昌间无边檄警扰,故徙者依焉。
处士之鼻祖,实始挈家以来临川,讳某、讳某、讳某者,次鼻祖以至处士者也。
好善力田,为邑良门。
处士讳旷字若谷,为人端洁静恭,事父兄尽力,与人交以信。
常年饥,减谷价以予民,不为财户挽掣;
治药剂赴穷疾,不幸无以瘗,则具棺掩之。
里之人以是衔恩。
特敬儒生,教子学,必附豪杰士,资遣之惟恐后。
制诰王舍人辞召卧金陵天台王令弃官从之游,日讲文义,士子归赴如市。
处士命据往焉。
既而舍人翰林,遂预大政,更新学校,持一道德、同风俗之论。
学者响集京师以数千,据在其中,淬濯磋磨,器业大成。
亟欲归养,处士谕止之,故捐馆之日,据不及见。
处士少壮时读经传诸子,能汎通其意,而嗜释老说,深笃其志,以徼福于亲而已。
前卒之五旬,自呼匠治棺衾,家人异之,谂曰:「劳佚迭更,何怪焉」!
及病且殆,犹盥栉应宾戚,其庄盖如此。
元丰元年十月乙卯处士实启手足,距其始生为春秋五十二。
妻周氏,有子五人。
据尝试礼部矣。
择、持,皆吉士,善治生。
援、拟尚幼。
女一人,嫁进士陈习。
铭曰:
德乐义,非贤莫安。
事亲从兄,致实其难。
咨若人兮,惇慕弗谖。
畏日不足,讵知尽年?
五子六孙,唯善之勤。
沄沄其术,汩汩其源。
曷予尚之,铭坎其文。
吴郡陆友仁得白玉方印其文曰卫青临川顺伯定以为汉物求赋此诗 元 · 虞集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八
将军骑从公主时,岂意刻玉为文章。
珠襦已随黄土化,此物还同金雁翔。
军中只识长平侯,西风木叶茂陵秋。
人生卑微何可忽,碌碌姓名谁见收。
御史王楚鳌元戴为临川王伯达三画求题(王馆宾也) 其一 元 · 张翥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六 閒适类
双凤山人作屋,五云阁吏绣为衣。
写将潇洒沧洲趣,留待风流二老归。
岁月无情遗墨在,江湖多事宿心违。
寒藤古木江西道,惟有当年白雁飞(右《双凤山居图》。山在临川五里,王自奎章典签为廌史,故云阁吏。)
御史王楚鳌元戴为临川王伯达三画求题(王馆宾也) 其二 元 · 张翥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 地理类
罨画溪头春水波,美人兰棹远来过。
杯如贺老稽山酒,曲有吴儿小海歌。
楼馆云晴空翠湿,汀洲花暗夕阳多。
只今粉墨馀高致,愁绝樵风冷薜萝(右山阴春霁图 时宪巡行越州
御史王楚鳌元戴为临川王伯达三画求题(王馆宾也) 其三 元 · 张翥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一 閒适类
小吏堞前烟水空,淮山无数直丛丛。
使君援笔写秋色,舟子唱桡乘晚风。
几处渔家依落木,半汀残照下飞鸿。
白云望断仙游远,应在蓬莱碧海中(右万港秋汎图 时为淮西佥宪
叔父临川王君墓志铭1055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三、《文章正宗》续集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九、道光《仪徵县志》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孔子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孝,固有等矣。
至其以事亲为始而能竭吾才,则自圣人至于士,其可以无憾焉一也。
余叔父讳师锡,字某
少孤,则致孝于其母,忧悲愉乐不主己,以其母而已。
学于他州,凡被服、食饮、玩好之物,苟可以惬吾母而力能有之者,皆聚以归,虽甚劳窘,终不废。
丰其母以及其昆弟、姑姊妹,不敢爱其力之所能得;
约其身以及其妻子,不敢歉其意之所欲为。
其外行,则自乡党邻里及其尝所与游之人,莫不得其欢心。
其不幸而早死也,则莫不为之悲伤叹息。
夫其所以事亲能如此,虽有不至,其亦可以无憾矣。
自庠序聘举之法坏,而国论不及乎闺门之隐,士之务本者,常诎于浮华浅薄之材。
故余叔父之卒,年三十七,数以进士试于有司,而犹不得禄赐以宽一日之养焉。
而世之论士也,以茍难为贤,而余叔父之孝,又未有以过古之中制也,以故世之称其行者亦少焉。
盖以叔父自为,则由外至者,吾无意于其间可也。
自君子之在势者观之,使为善者不得职而无以成名,则中材何以勉焉?
悲夫!
叔父娶朱氏,子男一人,某,女子一人,皆尚幼。
其葬也,以至和四年祔于真州某县某乡铜山之原皇考谏议公之兆。
为铭,铭曰:
夭孰为之?
穷孰为之?
为吾能为,已矣无悲!